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我院规范处置本年度首例登革热病例
  •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
  • 点击数:8

【通讯员:刘庆云】2025年7月11日晚,我院急诊科报告了本年度首例登革热病例。在接到报告后,急诊科、感染科、检验科、预防保健科等相关科室迅速联动,严格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高效完成了病例的规范处置工作。

当晚19时30分,检验科通知急诊科及预防保健科值班人员:一名38岁女性患者登革病毒抗原检测呈弱阳性。急诊科立即启动规范流程,采集患者血标本、完善流行病学史信息,并迅速联系感染科将患者收入院进行防蚊隔离治疗。与此同时,预防保健科值班人员整理核心流调信息,第一时间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并紧急协调车辆将复采标本转运至区疾控中心进行复核检测。区疾控中心连夜开展登革病毒核酸、抗原及抗体检测,最终确认该患者为登革热确诊病例。我院随即落实传染病网络直报和防蚊隔离等各项防控要求。后续,区疾控中心将开展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疫情处置工作。

登革热科普与防控提醒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可伴有皮疹、疲乏、肌肉痛及关节痛等。虽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重症登革热的病死率可达1%-5%。登革热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如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流行。我国虽未形成稳定疫源地,但常年存在输入病例,广东、云南、广西等省份曾多次发生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

防控关键点

早发现患者:蚊子在叮咬感染者后,需经约8-12天才具备传播能力。因此,及早发现并隔离患者,同时快速杀灭成蚊、彻底清除蚊虫孳生地(如各类积水容器),是阻断传播链条的核心。

迟发现风险:若病例发现滞后,感染蚊虫可通过自然扩散或借助交通工具远距离移动,极易造成疫情大面积暴发。

为提高“早发现”能力,预防保健科已多次发布登革热预警信息及工作要求,并对医务人员及行政后勤人员开展了入科培训和线上培训。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