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约55万人因心源性猝死而猝然离世,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猝死,抢救成功率不足1%,而其中最常见的猝死因素就是急性心肌梗死。但急性心肌梗死若能在发病后2小时内采取正确的治疗,死亡率仅为3%。 50岁的深圳市民老李(化名),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就得益于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胸痛中心搭建的“救心高速路”,入院仅用时28分钟,即打通闭塞血管“生命通道”,幸运地跑赢死神。 近日,南科大医院胸痛中心成功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认证。这意味着,南科大医院胸痛中心在硬件设施、综合能力以及胸痛疾病综合救治平台建设上均已达到省级标准和规范,能更及时、更规范地救治胸痛患者,也将让辖区更多的心血管患者受益。 在某天的午饭后,老李突然感觉胸痛、胸闷、呼吸不畅,休息后症状还是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重,心感不安的老李,连忙叫家人拨打120。 南科大医院急诊科迅速出车,在急救车上即完成首份心电图检查,报告显示,老李窦性心律、ST-T改变,考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立即启动胸痛中心急救模式,予以相应的对症药物治疗的同时,120随即呼叫心血管内科会诊并安排心内科医师到急诊等候。院前急救用时10分钟即送达医院急诊科,随即完成抽血等辅助检查,心血管内科曹旭东副主任医师到达现场会诊,4分钟启动导管室,20分钟开始冠脉造影手术,28分钟完成闭塞血管再通,予以冠脉内溶栓治疗后对右冠植入支架1枚。整个抢救流程无缝对接,DtoB(患者到达医院大门至血管开通时间)时间只花费了28分钟,远优于国家胸痛中心建设标准的DtoB<90分钟。 南科大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陈小林主任介绍,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胸痛中心的建设,就是努力缩短从病发到手术的时间,患者的生存率就能大大提高,医生更加准确判断病情,使"心"悬一线的患者获得快速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更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 南科大医院胸痛中心“工作群”,有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位“群友”,多家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加群”,共同构建区域协同救治网,充分利用医疗互联网技术和胸痛绿色通道建设,使患者信息网络实时传递,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各级医疗机构转诊及转运网络一体化无缝衔接,开通绿色通道,快速检验、快速报告,诊断明确患者直达介入导管室或重症监护室等措施,缩短救治延误时间。对于自行来院或经救护车入院的所有急性胸痛患者,缩短了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时间平均小于10分钟;制定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30分钟内PPCI或溶栓的再灌注策略,为急性胸痛患者搭建了一条“救心高速路”。 “血管阻塞后,心肌大约30分钟左右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完全坏死,在这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陈小林主任建议,如果发生胸闷、胸痛,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 深圳卫视&壹深圳了客户端记者: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