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晶报:七旬老人因好奇捡拾路上金属瓶,不料瓶子暴晒炸裂致其“引火烧身”
  •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8日
  • 点击数:1,074

炎炎夏日的余温尚未过去,暴晒后的很多寻常物品却成了隐秘杀手。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急诊科收治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因好奇捡拾路上的金属瓶,不料瓶子因撞击炸裂,导致“引火烧身”。南科大医院急诊科、整形外科等多专科及时联合救治,经过十多天精心治疗,老人创面愈合情况良好,顺利出院。

▲整形科医护人员查房,讨论患者病情


高温下好奇捡起金属瓶 不料炸裂“惹火上身”

9月的一天,已有秋意,但深圳的街头,炎炎夏季的余热并未褪去。深圳的一位七旬老人在路上散步,发现地上有一个金属瓶,在好奇心驱使下,他捡起了瓶子。不料,原本在老人手中的瓶子,不小心磕到了石头上,因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瓶子瞬间炸裂,气体喷涌而出,瞬间燃烧起来。还没等老人反应过来,他身上多处便都着起了火。

附近行人急忙寻找灭火器给老人灭火,可当火被扑灭时,老人身上已经多处被烧伤,路人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接到急救任务后,南科大医院急诊科医生迅速赶到现场,立即做创面湿敷、补液、止痛等早期紧急处理,以减轻老人的疼痛,并将老人第一时间送回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高龄烧伤救治一波三折 多学科联合精心救治终好转

老人被送到南科大医院急诊科,可以看到创面主要位于头面部和右手,老人的部分鼻毛也被烧焦。急诊科迅速请拥有丰富烧伤治疗经验的整形外科专家会诊,整形外科主任医师王海军带领林志龙、康有伟等医生迅速赶到急诊科,经伤情评估将老人收入住院。

经过检查,老人全身烧伤面积18%,其中II°烧伤16%、III°烧伤2%,创面主要位于头面部和右手,部分鼻毛也被烧焦,存在轻度吸入性损伤。胸片检查结果发现,老人的左侧第8-10肋腋段多发骨折。

患者已是76岁高龄,且烧伤面积达到18%,有部分三度创面,且有呼吸道吸入伤,病人的病情较重,于是整形外科白晓东主任指示医生,迅速开展补液抗休克、抗感染、抗应激、吸氧、呼吸道雾化等治疗,固定胸壁,防止肋骨骨折移位,时刻关注患者的各项指标,高度警惕静脉血栓等问题。

高龄烧伤,这些让老人的治疗曾一度极为棘手。在起初两天的体液渗出期,老人的面部肿胀十分明显,眼睑水肿更甚,眼睛几乎成了一条缝。第三天开始进入烧伤创面水肿回吸收期,又出现发烧至38.5℃以上的情况。经过专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在第四天开始好转:面部肿胀开始消退,眼睛可以睁开了,饮食也正常了,体温也降至37.5℃左右,脱离了危险期。

在第四天做双下肢血管超声时发现了新的问题:老人左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陈旧性),烧伤后处于高凝状态,风险极高。于是,整形外科又迅速联合心血管内科和血管与肿瘤介入科紧急会诊后,制定出抗凝治疗方案,避免了血栓进展、脱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

多学科联合跟进,历经十天努力,老人左面部、颈部、胸上部、左上肢、左手等创面愈合情况良好。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因家庭原因,老人及家属提出了出院。在院后随访中,医生得知,目前老人除个别III°烧伤创面还未完全愈合,其余烧伤创面基本愈合,也未出现全身感染等情况。电话中,老人对医护人员的救治表示了感谢。


提高安全意识 专家支招烧烫伤应急处理

白晓东主任表示,烧烫伤是整形与烧伤外科的常见情况,每年都会接待不同程度的烧烫伤患者前来就医。他提醒市民朋友,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于一些高温下的不明液体和瓶罐尽量不要接触。

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烧、烫伤紧急处理,白主任给出了以下建议:

1、迅速避开热、火源。火场中尽量避免喊叫,用湿毛巾保护口鼻。

2、采取“冷疗”,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持续冲洗伤处,或将伤处置于盛冷水的容器中浸泡,持续30分钟,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

3、将覆盖在伤处的衣裤剪开,以避免使皮肤的烫伤变重。

4、创面不要用红药水、紫药水等有色药液,以免影响医生对烫伤深度的判断,也不要用碱面、酱酒、牙膏等乱敷,以免造成感染。

如果较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请专科医生进行处理。

来源 | 晶报APP‍‍

记者:严珊珊

通讯员:林志龙

编辑:李岷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